刚出壳的雏鸭由于调节体温机能弱,难适应外界,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能力弱,对饲料转化利用的能力和对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能力都比较差。这个阶段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的生长发育、开产和产蛋量、蛋重等生产性能。
雏鸭要先饮水后开食
雏鸭出壳以后,由于体力、水分消耗很大,要及时饮水,适时放水和开食。在出壳24~36小时内,除应先喂给0.01%的土霉素水0.5毫升(约3~4滴)外,要及时让其自由饮水,饮水量不限,饮水次数与喂料相适应。同时要根据雏鸭体质强弱、大小进行分群饲养,并做好保温工作。
雏鸭头一次放水(下水)以5日龄为宜。先在大木盆或塑料盆内放进20~30厘米深的水,将雏鸭放入盆内约2~3分钟,以刺激兴奋其神经,然后捉出放在席子上吃料。7日龄以后,可在运动场挖设一浅水沟,水深10厘米左右,旁边撒料,使雏鸭自由下水、饮水、觅食,每次5~10分钟。随着日龄的增长,可在浅水池塘、沟渠、稻田中放水。放水的时间应该逐渐延长,但应以雏鸭上岸羽毛不湿为好。放水次数一般每日两次,以上午9:00和下午3:00为宜,30日龄以后可自由放水。
雏鸭一般应出壳24小时内开食(首次喂食)。开食时将雏鸭按大小、强弱分群饲喂。饲喂时,将蒸熟的小米饭搓成饭粒,均匀地撒在席子上,边吃边添,喂至七八成饱即可。5日龄内喂给蒸熟的小米饭和1/3的嫩菜叶、水草、绿萍等,并加0.02%的多种维生素。6~10日龄时在米饭中掺1/4的混合饲料(玉米60.7%、豆饼25%、麦麸6%、鱼粉5%、酵母1.5%、骨粉1%、石粉0.5%、盐0.2%、微量元素0.1%),并配适量的“活食”,如用开水浸泡并切碎的蚯蚓、蛆虫、小鱼或螺蚌肉等。10日龄后每天喂5次,可喂用水泡胀的小米,掺1/3的混合饲料。
要喂全价颗粒饲料
由于雏鸭生长发育特别快,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雏鸭开食后,全靠采食饲料来满足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雏鸭饲料要求高蛋白、高能量饲料,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应达到20—22%,代谢能2800—3000大卡/公斤,同时还要补充钙、磷和微量元素,以及各种维生素。如果只喂大米饭,因营养单调,不能满足雏鸭生长发育,容易生病或死亡,喂全价饲料就能满足雏鸭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
雏鸭保温
育雏期间的适宜温度:1~3日龄为27~29℃;4~7日龄为25~26℃;8~14日龄保持在23℃左右。舍内温度要平稳,切忌忽高忽低,冷热不均,以免雏鸭聚堆造成压死、压伤,影响成活率和抗病力,使雏鸭生长发育受阻。育雏期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2~15只,舍内相对湿度为75%~80%
雏鸭鸭舍要通风换气
这是因为雏鸭新陈代谢旺盛而致。如鸭舍和育雏室环境污染气流通,雏鸭呼出的二氧化碳及粪便和残料分解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就会危害雏鸭健康,严重时会造成雏鸭氨中毒而大批死亡。因此,要随时保持育雏室的空气流通,合理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排除室内多余水分,保持鸭舍干燥清洁,改善鸭群生活环境,达到促进鸭只健康快速生长的目的。
注意事项:
在育雏过程中,搞好疫病防治是提高雏鸭成活率的重要环节。为此,雏鸭的圈舍应该在保持温度的前提下,做到通风干燥,垫料清洁,鸭粪与污秽垫草要及时清除,饲槽、饮水器要每天清洗,用具及舍内地面每10天左右用20%的石灰水或2%的烧碱水消毒一次,以防雏鸭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