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价饲料虽然营养均衡,但不代表不缺乏营养。根据饲养标准做出来的饲料就是全价饲料。而饲养标准的定义是:在温湿度适宜和无隐性疾病的理想环境下,以最大生产性能为目标的最低营养需求量。这个定义本身强调了三点,环境适宜、体质健康、最低需要。但是现实的情况是,一是很难有环境适宜的理想猪场。例如很多猪场难以满足18-25摄氏度的母猪适宜温度。二是很难有健康的猪群。第三,猪的遗传潜力研究进展往往快于饲养标准的更新速度,用以往的饲养标准来指导提高了遗传潜力的优秀猪种,往往不利于发挥现有品种的最大遗传潜力。由于营养粗放,现阶段优良猪种的生产潜力能发挥70%以上就相当不错了。
不仅如此,过度迷信"全价饲料不缺营养",导致母猪营养管理方式非常单一,在营养配置上,有以下误区:
1、不同胎次一个样。猪场所做的饲料营养配方基本是不分胎次的,所有猪场都会区分怀孕、哺乳母猪料和后备母猪料,却没有一胎、二胎的饲料区别。实际上不同的胎次对营养的需求是有区别的。如果没有做到位,就会导致营养不匹配。
2、不同季节一个样不同温度一个样。养猪人应该有三个季节,一个是春秋季节,然后是夏季,冬季。不同的温度环境下的母猪对营养需求是有差异的。
3、吃多吃少一个样。不同阶段母猪的采食量不同,营养的配比不能一成不变,应该是有差异的。母猪饲养阶段可以分为"限饲期"和"优饲期",即便是"限饲期",仍要做好生殖营养的补充。不同阶段,不仅采食量有差异,相关的营养需求也是不同的。如配种准备期饲料要求VE>150mg/kg,更有利于发情排卵需要。而哺乳母猪料要求高能高蛋白,能量来源可以是脂肪,生殖营养VE仅需要>60mg/kg即可。这些管理误区导致一胎母猪经常面临胃肠道发育不足、营养储备不足、哺乳期采食量不足这三大问题。
因此,养母猪即使喂养全价饲料也要有额外补充营养的意识。"全价饲料不会缺乏营养"的固化思维模式是母猪繁殖障碍问题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