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设备网_养殖设备网
 
  • 匿名
收藏 | 举报 2016-01-29 10:48   关注:131   回答:0

外国人看:如何提高中国的养猪水平

待解决 悬赏分: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摘自卡美农业技术咨询(苏州)有限公司资深咨询师&合伙人迈克(Michael Aksel Ellermann)在中国猪产业链平台(CPICP)的讲座内容

  讲座从公开性、员工、奖金制度、培训教育、健康管理、均匀周批次生产六个方面来分析如何提高中国的养猪生产水平

  一、公开性

  公开性是美洲和欧洲养猪业得以提高的一个途径。不是把相互当成竞争对手,而是相互合作发现特别是丹麦,团队合作不仅他们生产成绩提高,销售成绩也得以提升

  1882年,第一家合作性的组织——奶牛合作社在丹麦成立,其核心是:农户不管产量多少,他们的单位价格都是一样的。

  1887年,第一个合作社屠宰场成立,其市场主要是英国和德国。此中意义就是让农户通过相互合作,而非竞争,争取更好的价格,并共同发展。

  政策和数据的公开性

  丹麦现在两个主要的合作组织:丹麦农业食品委员会和丹麦环境食品部。丹麦农业委员会代表养猪生产者的利益,只要职能是代表养猪生产者与政府协商关于环境、兽医、大自然保护等方面的政策,而且丹麦这些研究机构的数据或成果都会免费的公开在他们网站供养猪生产者参考。中国可以成立类似的机构,虽然难,但这是迈向正确方向的第一步,使中国的生猪生产更加集中化。

  在西方,针对生产优化、改善猪群健康、员工培训等方面的问题,都习惯于咨询第三方机构,不担心也不羞于自己猪场的数据被第三方机构知道,反而是为了这些机构更好地服务于猪场。在中国,有些数据是不真实的,而且基于这些不真实的数据给予的指导或建议是有误的。

  其次需要公开的是猪群的健康。

  不管是美国,还是丹麦,都有一些预防紧急处理体系,遇到猪场爆发意向不到的疾病时时,会有一些兽医帮助解决。丹麦所有的养猪生产者都会缴纳生产税,税费的目的首先是帮助猪场解决问题,其次还有一些政治和科研的需要。丹麦的税费是0.05克朗/公斤猪肉。

  二、员工

  中国猪场员工的流动率高,有时会超过100%,员工频繁的更换会造成操作不熟练,

  降低猪场生产效率,因员工流失率每年会给中国带来数十亿的损失。

  员工流动率高的原因:

  1、员工学历高,在猪场可能只待6个月左右,只为获得经验,之后会找更好的工作。

  2、中国的猪场称为监狱式猪场,一旦进入不能离开,除非有几天隔离期,这是一部分人无法接受的。

  3、在猪场工作是权宜之计,一旦有合适的工作,马上会离开。

  解决措施:采取监狱式猪场的模式是为了生物安全,但根据经验来看,如果猪场一月工作三周,休息一周的话,员工流动率不仅可以降低,而且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再者,公司可以为员工及家庭创造社交群体,但是投入高,可能需要为他们提供住所,但结果就是可以提高员工的幸福感。第三,如果员工家庭住地离猪场近,可以允许每天回家,但需要签订协议,离开猪场的时间段不能接触生猪,目前这样的做法俄罗斯有,效果也不错,说明这种做法是可行的

  三、奖金制度

  奖金是一个敏感的字眼,但同时也是制约猪场生产水平提高的一个因素。

  中国国内的大部分是按照个人来付的,弊端是易作弊,数据不准确,分配不公平等。如产房数据,考核的是仔猪断奶前死亡率,那总产胎数、死胎数就不计入考核,使得原本一些通过改善可以存活的弱胎就忽略了,造成生产成绩下降。其次,奖金不公平,有些猪场产房奖金取决于有多少母猪分娩,其实是这不是由产房决定的,而是由于配怀舍决定的,把由配怀舍工作失误造成的损失让产房承担是不公平的。

  美国、丹麦的奖金以猪场为单位的,基于上市猪只的类型,断奶猪、保育猪、育肥猪,然后折算成每年可以出栏多少猪,最后决定奖金金额。这样就可以消除作弊行为,甚至会激励员工的相互协作。

  四、员工培训

  中国急需大量受过良好教育培训的员工,因为国内大规模猪场越来越多,散养户逐渐减

  少,然而现状是中国养殖户受教育的差别很大,从文盲到博士都有,这样的情况在别的国家没见过。

  一个合格的生产经理需要具备:1、无论男女,可以长期待在猪场。2、必须是有积极性,鼓舞,不仅鼓舞自己,也鼓舞别人。

  中国的猪场经理:大部分积极性好,学历在大学以上,但很少有实践经验,而且这些人没有把养猪作为一个职业来做。

  对比欧美生产经理:积极性好,学历高中或大学,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大部分从业前经历过培训,培训完选择具体工种。

  欧美猪场的员工:没有受过很多教育的员工在猪场工作不是问题,美国有很多的墨西哥人,大部分经验不足,但可以短期或长期的接受公司内部培训,培训完还要认证,合格后才可以工作,不仅日后可以成为很好的员工,而且工作积极性也不错。

  五、健康管理

  生物安全是指预防疾病传播和控制病原传播的一系列综合管理措施。疾病代价是昂贵的,

  不仅会降低生产性能,治疗费用增加,减少动物福利,还会影响环境。

  2001年,蓝耳病造成美国的损失是6.64亿美元/年。中国可能蓝耳病更严重。

  美国首次爆发猪流行性腹泻(PED),造成的冲击很大。一个6000头母猪场,每次爆发PED造成损失是53万美元,因此把PED从猪场净化掉很重要。蓝耳病通过实验室检测和疫苗可以控制,但PED控制很难。

  疾病传播途径:精液(公猪可以是蓝耳阳性,但是稳定,也不会传播)、人员(不好控制和预测)、空气(口蹄疫可通过空气传播300多km)、水和饲料、运输、昆虫和啮齿类、野生动物。

mmexport1453382516537.jpg

mmexport1453382598672.jpg

  生物安全需要重视的三个领域:

  1、外部生物安全:拉猪和料的车、外部维修人员,措施:可以建立转猪中心,转出的猪转到这个中心,避免外部车进入;准备一些维修工具以减少外部人员进入猪场。

  2、内部生物安全:控制已经存在的疾病在猪群的进一步扩散,限制寄养和移动。

  3、生物安全防护:还要让别人清楚你猪场的健康水平。在丹麦,所有猪场的健康状况都是公开的,可以根据猪场编号上网查,兽医可以根据健康水平安排拜访猪场的顺序。

  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对动物和人都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中国对抗生素的使用限制是很少的。在美国,专业的兽医可以出售药物给猪场,反而兽药公司不能直接出售给猪场。丹麦,农户需要根据兽医开出的处方,向兽药店领取所需的药品。而且兽医开出的抗生素是有记录的,如过多,兽医和猪场都会受到惩罚。

  曾经丹麦使用抗生素很多,特别是作为促生长剂使用,2000年,丹麦第一个限制抗生素使用,不允许全群使用,只许单个给药,如果发病超过全群50%,才允许全群给药。随着抗生素使用量的下降,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也提高,猪的生产性能也逐渐提高。

mmexport1453383419971.jpg

  六、均匀周批次生产

  以一周为单位,而且是可视化的。而现在很多猪场是以月为单位的。

  周批次生产能帮助猪场把生产体系化、帮助猪场找出繁殖问题,为后续的猪场销售做计

  划,帮助实现全进全出生产,为所有员工的工作安排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