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设备网_养殖设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容易被误诊的猪病——弓形虫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0-21  浏览次数:220
核心提示: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已经发现200多种温血动物和人都能够感染弓形虫,呈世界性分布。猪感染后可引发母

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已经发现200多种温血动物和人都能够感染弓形虫,呈世界性分布。猪感染后可引发母猪流产、弱胎、死胎等繁殖障碍,或引发急性发病甚至死亡,或成为无症状的病原携带者。猪群发病时主要的症状是高热稽留,因此很容易被误诊成其他的高热疾病。有必要正确认识一下弓形虫病。

  一、弓形虫的发育史及传播途径


  弓形虫是一种原虫,整个发育过程中分5种类型,即滋养体(速殖子)、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弓形虫全部发育过程需要两个宿主,猫和猫科动物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其他脊椎动物和人为中间宿主,本病主要危害中间宿主。滋养体和包囊是在中间宿主体内形成的,在终宿主(猫与猫科动物)体内,上述5种形式俱存。滋养体主要出现于疾病的急性期,散在于血液、脑脊液和病理渗出液中。包囊可长期存在于慢性病例的脑、骨骼肌、心肌和视网膜等处。卵囊见于猫及其他猫科动物的终末宿主的粪便中。因此,病畜和带虫动物的血液、肉、乳汁、内脏、分泌液以及流产胎儿、胎盘及羊水中均有大量弓形虫存在,可直接传染给其他动物和人,其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也是传染源,但因为速殖子的抵抗力弱,在生理盐水中几小时就丧失感染力,各种消毒药均能将其迅速杀死,因此传染力不会很强。


  猫粪中卵囊污染的饲料、饮水及食槽为主要的传染源。从终末宿主排出的卵囊在外界可存活100天至1年半,一般消毒药无作用。弓形虫卵囊最容易造成猪群及其他动物严重的感染,但要注意的是猫粪中的卵囊必须在外界发育1-2天甚至更长时间才具传染性,所以清除当日的猫沙或猫粪可有效阻止该病的传播。一般情况下经口感染,滋养体还可通过黏膜、皮肤侵入中间宿主。怀孕动物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


  二、猪弓形虫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特征


  1、临床症状:猪急性感染后,经3天-7天的潜伏期,体温升高至40.5℃~42℃,稽留7天~10天,食欲减少至废绝,喜饮水,伴有便秘或下痢,后肢无力,行走摇晃,鼻镜干燥,常呈腹式呼吸或犬坐呼吸。随着病程发展,耳、鼻、后肢股内侧和下腹部皮肤出现血斑或发绀。病后期严重呼吸困难,后躯摇晃或卧地不起,病程10天~15天。有的病猪在耳壳上形成痂皮,耳边缘卷曲发生干性坏死。耐过急性的病猪一般于2周后恢复,但易成为僵猪。怀孕母猪若发生急性弓形虫病,表现为高热不食,此种症状持续数天后可产出死胎或流产,即使产出活仔也会发生急性死亡或发育不全。


  2、病理特征:病理变化在病的后期。内脏最特征的病变是肺、淋巴结和肝,其次是脾、肾、肠。肺呈大叶性肺炎,暗红色,间质增宽,含多量浆液而膨胀成为无气肺,切面流出多量带泡沫的浆液。全身淋巴结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灰白色的坏死点,尤以肠系膜淋巴结最为显着。肝肿胀并有散在针尖至黄豆大的灰白或灰黄色坏死灶。脾脏在病的早期显着肿胀,有少量出血点,后期萎缩。肾脏表面和切面有针尖大出血点。肠黏膜肥厚、糜烂,从空肠至结肠有出血斑点。心包、胸腔和腹腔有积水。无特征病例可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


  三、猪弓形虫病的防控与治疗


  1、防控:禁止猫自由进入猪舍,特别是自配料的猪场,饲料房严禁猫进入(猫会把玉米等原料当作猫沙,把猫粪埋藏在里面造成传播);扑灭猪场鼠类;由于弓形虫病可传染途径太多,而且易成隐性感染,定期对猪群(尤其是种猪群)投喂敏感药物(力普安或可得安)对控制本场弓形虫的感染程度很有必要;


  2、治疗:一旦确诊,及时用药。除林可霉素和磺胺类药以外其他抗生素对弓形虫无效。磺胺类药物对急性弓形虫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应注意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如用药晚,虽可使临诊症状消失,但不能抑制虫体进入组织形成包囊,造成猪群长时间携带。治疗方案:可得安500克+强力霉素600克每吨饲料,连用7天,个体采取注射磺胺类药物治疗。治疗时特别注意对病猪粪尿消毒处理,对病死猪的无公害处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