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设备网_养殖设备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黄锡鲷在台湾养殖30年 产销市场渐趋稳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2-15  来源:水产前沿  浏览次数:283
核心提示: 约8两(即300g)重的黄锡鲷
约8两(即300g)重的黄锡鲷


黄锡鲷俗称枋头,与黑鲷、黄鳍鲷同属常见陆上鱼塭养殖鲷鱼,是彰化、云林文蛤池混养鱼种之一,专养户则集中在屏东佳冬、枋寮一带。上市体型8两,鱼苗放养后最快13个月可开始收成,间捕出售,售完清池需1.5-2年,池边价140-160元。

黄锡鲷,学名Rhabdosargussarba(以前所记载之Sparussarba为本种之同种异名)。在分类上属于鲈形目,鲷科,平鲷属,俗称枋头、白嘉鱲(澎湖)、班头、金丝鱲(香港),大陆名:平鲷,日文名:へダイ,英文名:Goldlined seabream、Silver seabream。

本鱼分布于印度至西太平洋,北至日本、韩国、台湾、中国大陆沿海,东至澳洲等海域。台湾分布在西部、南部、北部、澎湖。

黄锡鲷主要栖息于沿岸岩礁区或礁砂交错处,也常进入河口沼泽域活动。幼鱼阶段生活于河口域,随着成长而逐渐向深处移动。具群居性,为肉食性鱼类,以无脊椎动物为食,特别是软体动物。

黄锡鲷鱼体高而侧扁,呈椭圆形,背缘隆起,腹缘圆钝。体呈银灰色,腹面颜色较淡,体侧有许多淡青色纵带,其数目和鳞列相当。腹鳍和臀鳍颜色略黄;尾鳍上下叶末端尖,大部为深灰色,仅下缘鲜黄色。

鲷科鱼类多半肉质细密,少脂肪而味美,适合油煎、煮汤,是高经济的鱼类。有人形容,真鲷是金字塔顶端的翘楚,平鲷是平民阶级的鱼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黄鳍鲷(下)

鲷鱼产卵多在冬季

台湾较常见的鲷科鱼类有6属10种,为黑鲷(Acanthopagrusschlegeli,俗称黑格)、黄鳍鲷(Acanthopagrus latus,赤翅仔)、灰鳍鲷(Acanthopagrusberda,俗称黑牛)、澳洲黑鲷(Acanthopagrusaustralis,俗称白格仔),嘉鱲(Pagrus major,真鲷),黄锡鲷(Rhabdosargussarba,俗称枋头),长棘鲷(Argyropsspinifer)、小长棘鲷(Argyropsbleekeri),黄锄齿鲷(Evynnistumifrons,俗称赤鯮),板鲷(Evynniscardinalis)等,皆为着名之高价位食用海水鱼类。

嘉鱲、黑鲷、黄锡鲷与黄鳍鲷等4种具有群聚性、成长快速、活存率高的特性,对饵料及环境之适应性强,成为普遍饲养的鲷科海水鱼。鲷鱼类养殖有鱼塭及箱网养殖两种方式,其中除了嘉鱲以箱网养殖较适合以外,其馀黑鲷、黄鳍鲷与黄锡鲷以鱼塭或箱网两种方式养殖均可,在台湾大半以陆上鱼塭养殖为主,单养或混养都可以。

台湾养殖的鲷科鱼类产卵季节大多集中在冬季前后,黄鳍鲷较早,为10-12月,黄锡鲷12月至翌年3月,嘉鱲1-3月,黑鲷2-4月。

黄锡鲷种鱼可自然产卵,为多次产卵型鱼类,卵在孵化后4日开口摄饵,无黑鲷苗或石斑鱼苗的残食现象,育成率颇高。鱼苗来源几乎全来自人工繁殖,鱼苗之规格整齐,人工苗在2-3公分左右(寸苗)即可放养。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黑鯛(上)

鱼苗最怕卵圆鞭毛虫

如果饲养管理得当,黄锡鲷养殖难度不高,育成率可维持在8-9成。较常见的状况是在鱼苗阶段,管理不当导致水质恶化,在5-7月间的养殖初期,如发生稚鱼大量死亡,其原因很有可能就是感染卵圆鞭毛虫。鱼苗感染卵圆鞭毛虫后,易造成浮头、食欲不振、鳃坏死、鳞易脱落等症状,感染12小时后,鱼常因严重缺氧而大量死亡。

业者常开玩笑的称此寄生虫为“卵圆摸摸虫”,一旦感染,即使没有造成大量死亡,也会延长养殖期,增加饲养成本。“感染卵圆鞭毛虫后,治疗期间不是停料就是减料,成长停顿是免不了的,一个疗程处理就要5天,一个月中进行2次的话,至少会延迟一个月才能出售。同一期的鱼,别人已经养到10两(即375g)卖了,鱼重多1两售价多10元,这样来来回回算下来,损失也是不少的。”养殖黄鳍鲷20多年的谢文耀说。

许多在鱼苗阶段罹患卵圆鞭毛虫的原因是投料太多,鱼没养到,养到虫,造成“反水”,严重的100-200万尾鱼苗只剩10万尾,存活5%。谢文耀以前自己做苗时也曾遇到卵圆鞭毛虫发病,像沥青一样,黏到鱼就拔不掉。

饲效约2:1

黄锡鲷的放养密度一般在1-2万尾/分,无残食习性,养殖过程不分池,大约每年3月开始放苗,每天投喂1-2次,视各人操作而定。饲料方面,饲喂黄锡鲷可用鲷鱼专用饲料或石斑料,或以一般鳗鱼粉状饲料加水搅拌成黏团后喂食,饲料粗蛋白质都不低于40%。浮料、沉料都有人用,谢文耀用的是石斑沉料。沉料和浮料的成本差别不大,但是投喂沉料的挑战性较大,因为饲料沉底看不见摄饵情况,投喂量要很小心控制。“有的人看到鱼抢食激烈,会多投5%的量,3天后才知道投太多了,喂到不好收拾,水质已经恶化。”对于投料,谢文耀有自己独特的操作方式,与别人有很大的不同。

谢文耀说在佳冬地区有很多鱼种可以选择,不同鱼种的放养也各有其经营策略,金钟仔(短棘鰏)6尾斤190元,5尾斤210元,4尾斤230元,价格虽高但风险也高,存活率不到5成。午仔(四丝马鲅)3月放养11月就可以抓鱼,越早的苗长得越快,可以做为打带跑鱼种。枋头仔(黄锡鲷)市场不大,价格不差,算是不好不坏、四平八稳的鱼种。

黄锡鲷的饲料换肉率通常在1.4公斤饲料换1台斤肉,一般业者都抓2:1。石斑料或鲷科鱼料都有人使用,蛋白质含量高低对肉质有很大影响。

“黄锡鲷平时都待在池底较多,而且喜欢留在上风处,白天用手网不太容易抓到。白天都看不到鱼,看到就不正常了,即使投料的时候也顶多只能看到水纹。晚上就大不同了,鱼睡着了不游动,徒手就可以抓到。有时到鱼苗池,还会踩到鱼苗。”说到黄锡鲷的习性,谢文耀有很多细微的观察。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黄锡鲷(枋头)与黄鳍鲷(赤翅仔)外型极相似,黄锡鲷较圆头胖身

屏东专养云嘉彰混养

鱼苗中介蔡树衫表示,黄锡鲷放养地区北起彰化,南至屏东,鱼苗来自高雄永安及屏东佳冬。屏东以专养为主,云嘉彰地区则是文蛤池混养,每甲地放养约2000尾黄锡鲷,小文蛤只能放小鱼,大鱼会吃文蛤苗。黄锡鲷产卵季节是12月到隔年3月,第一批鱼苗在农历年前才会出货,7-8分鱼苗一尾售价大约1块多。

“黄锡鲷最快有20%的鱼可以在13个月长到12两,一般8两就可以上市了。”这是佳冬养殖业者谢文耀20多年来养殖黄锡鲷的经验。黄锡鲷在台湾养殖族群裡只能算是少数民族了,依照业者非正式的估计,目前台湾一年大约只有放养100-200万尾的黄锡鲷鱼苗,与过去千万尾以上的量相对照,已是今非昔比,大不如前了,主要原因是市场的需求减少了,加上黑鲷及黄鳍鲷等类似的鱼种强力竞争,俗称枋头的黄锡鲷养殖数量已大不如前。

业者指出,黄锡鲷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在屏东地区林边溪以北,地下水含氨量过高,不适合养黄锡鲷,因此鱼苗及成鱼养殖多集中在佳冬、枋寮一带。在高雄永安、弥陀一带,则有人饲养种鱼供应受精卵。台南、嘉义、云林地区并无黄锡鲷专养户,只在文蛤池少量放养,当作工作鱼种之一。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2014年台湾3种主要养殖鲷鱼放养量统计

池边价140-160元/斤

黄锡鲷第一次繁殖成功是在1984年,鱼种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养殖生态与产销基本已呈平衡稳定状态,养殖户数及每年放养数量差异不大。根据渔业署2014年放养量统计,黄锡鲷养殖户数31户,养殖面积11公顷,鱼塭口数43池,在池量约70万尾,新放养约91万尾。


过去黄锡鲷池边交易价格最低潮期曾跌到80-90元/斤,目前一台斤在140-160元之间,曾经养过许多海水鱼种的谢文耀表示,黄锡鲷、黑鲷与黄鳍鲷的养殖期,养殖成本相差无几,但黄锡鲷价格比后两者高出30-40元/斤,因此决定抓住黄锡鲷成为主力经营鱼种。

网路宅配售价400克(约10两半)售价440元(110元/100克),与野生赤鯮价格齐平,和石斑鱼也相差不大。澎湖天和生物箱网养殖的黄锡鲷规格900g/尾,售价72元/100克,一斤半一条鱼648元,天和生物强调黄锡鲷是养自澎湖天然无污染的纯淨海域,外海箱网养殖,产品以超低温急速冷冻真空包装,通过SGS药物残留检验标准,不含抗生素及重金属。

“1989年第一次养殖黄锡鲷还是个意外,当初是接手别人无法继续养殖的10尾/斤规格幼鱼,养到1公斤多再出售供应给海钓场用,售价是170元/台斤。”谢文耀指出,海钓场要的是20多两(即750g以上)的大鱼,他们从早期就开始供应北部海钓场及餐厅市场,掌握了通路,就一路养下来。目前谢文耀与弟弟谢文钦共同经营父亲谢锦辉9公顷的养殖场,主要养殖石斑、红衫及黄锡鲷等海水鱼种,其中黄锡鲷占自场生产比例30%-40%,年产约10-30万台斤,在产业内已是规模较大的鱼场。

在产业景气时期,一周有5天在抓鱼,每次抓1000多斤,目前一周只抓1-2次,抓鱼量也少多了,在800-1000斤左右。

2009年的八八水灾造成屏东佳冬地区的鱼都流失了,隔一年市面鱼少价格好,当时有鱼的肯定大赚一笔台风财。黄锡鲷复养速度快,2011年量就上来了,价格马上下跌,之后养的人就减少了许多。

饲养黄锡鲷通常13个月以后可以开始抓鱼,采间捕出售,一批鱼要1.5-2年才能清池。一年内要开始抓鱼(8两)的机率很少,谢文耀有一年是特例,他曾创下一批鱼364天就全部抓完的空前记录。“自己通常是10两以上才抓,价格比较好,海钓场要的鱼更大,养的时间要更长些。当时可能是因为放养密度较低,成长速度加快。”谢文耀说。

海钓最兴旺的时期,一年鱼苗需求超过千万尾,当时一天抓6000-7000斤的鱼出售,赶上流行浪潮就赚钱,不过产量最高的年代并不是价格最好的时期。

近年鱼苗的供应也不稳定,去年还有100-200万尾的鱼苗,今年气后异常,量少很多。养殖量少了以后,养种鱼、培育幼苗操作都要留池子,一贯场经营不划算,不再自己留种育苗,改向别人买苗。

谢文耀过去养殖量多的时候,曾经做一惯场操作,自己留大鱼下来当种鱼,产卵、繁殖鱼苗一手包办。留作繁殖用的种鱼都是挑选自生长最快的头鱼,在平均10两的规格中,每10万尾只选400-500尾12两的大鱼,这个操作重复3次,精选过后的种鱼后代体型都比一般大。“当作种鱼的都要挑头大身体长的鱼,这种鱼长得快,体型也大。”谢文耀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