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猪圈,大家第一感觉就是臭,第二感觉是脏。“根据农业部及省农业厅的要求,我们正在全力推进干式环保养殖技术的落地普及。”泉州市农业局总畜牧兽医师陈德利说,该项技术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解决养猪场空气、排水两大环保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改良饮用水,大幅降低出栏猪的病死率。据称,该项技术已经在国内的海南、山东、四川等地推广。根据规划,2018年之前将争取在泉州规模以上养猪场普及该项技术。
位于南安眉山海拔数百米的山顶,在泉州首批尝试干式环保养殖技术的新林前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里,大猪小猪们在半敞开的“房间”里或躺或站。记者接近养猪场之后明显感觉到,这里不像一般养猪场那样散发出浓重的异味。“根据测量,使用该项技术的养猪场臭味排放远高于环保标准。”随行的泉州市农业局畜牧科相关人士介绍,平常这些猪圈都是不用冲洗的,工人只需每天把半干状态的粪便铲干净就行。
不用冲洗,臭味反而减少了,这是怎么回事?记者了解到,与其他猪圈不同的是,该养殖场里的每个猪圈地板上都铺了一层木屑。“这就是不冲洗的主要原因。”新林前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叶茂灿说,木屑可有效吸附猪的尿迹。此前针对猪圈的清洗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先将干的粪便清理后冲洗,二是直接冲洗。上述两个办法都会产生排水污染,而他们的干式环保养殖技术则可实现日常零排放的标准。“小猪每一周重新铺设一层木屑,大猪三五天就要重新铺设。当然每个猪圈的猪全出栏后会进行一次冲洗、消毒,产生的污水排放进沼气池,发酵之后用于助燃煮饭,剩余的进入收液池进一步挥发后排入鱼塘养鱼。”他强调,每滴水都不往养殖场之外排放。
除了日常无需用水冲洗、有效节水之外,猪圈里和着木屑的粪便也是笔财富。在猪圈下方,有处数百平方米的晒场,里面晾晒着黑黑的生物有机肥。业界人士小仲介绍,猪圈的粪便铲下来之后,要先喷洒上养护液,然后堆在一处进行发酵,7天后摊开晾晒,然后再堆于一处洒养护液发酵,反复3次,21天之后便可以打包销售。“南安有不少有机茶园,这种生物有机肥很有销路。”叶茂灿说,仅这一项每年就能进账30万元。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出栏整猪每斤价格为10元左右,零售猪肉价在15元左右。这个价格较前年几乎涨了一倍。“前年养猪被当成赔钱买卖,出栏整猪每斤才6元,零售猪肉价格也才8元左右。”小仲说,随着猪肉价格的稳定及环保养殖技术的普及,未来养猪场拟进一步扩张,“我们也不再担心因排污、臭味被投诉的风险”。
猪饮用水也有讲究 生病少了肉质更鲜美
其实叶茂灿并不是首个尝试干式环保养殖的养殖户。早在去年3月,洛江的阳光养殖场便采用了该项技术。“除了木屑垫料解决日常冲洗问题之外,其实干式环保养殖技术的核心内容还有猪的饮用水。”相关负责人纪先生说,经过水处理配套技术,他们可以将普通水通过加工转换为“小分子”水,这种水的活跃度强,利于排毒。
泉州市农业局畜牧科相关人士介绍,采用这种水处理技术后,猪的肠胃排泄功能变得更好,不仅粪便的臭味更淡,猪也比较健康;根据检测,该水质确实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出栏猪的健康率。“我们的存栏数是2000头,此前每个月病死猪在40头左右,落地环保养殖法之后降至十几头。”纪先生还称,猪喝的这种水他们也喝。
据小仲介绍,这项技术隶属于国内相关机构,实践证明喝这种水长大的猪,肉质也比较鲜美,体内毒素大大降低。“环保养殖技术培育的出栏猪,经过检测,体内几乎不再遗留重金属等毒素。”他说。
据悉,近期不少养殖户都在关注该项技术,“希望先尝试的养殖场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相关人士说,虽然采用该项技术可获得相应的改造补贴资金,但目前多数养猪场刚刚从前年猪价低迷赔本的状态下解脱出来,对于改造投资的意愿还不够强烈。不过,陈德利表示,相比过去,近两年养殖户的环保意识都有较大提升,现在泉州已有不少积极探索环保生态养殖办法的养殖户,不少养殖户还形成了养猪、种植封合式绿色循环养殖。
据业界人士介绍,目前全市共有登记在册的养猪户500多家,还不包括一些散户,每天可出栏猪25万头左右,可满足本地市场70%的猪肉需求,还有30%需要依赖外调。随着环保养殖技术的不断升级,病死猪数量的减少,肉质的提升,本地养猪场的规模也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