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广播网9月8日消息:市粮食局帮扶组入驻武清区上马台镇杨家河村以来,结合当地水质条件好的优势,指导村民调整种养殖结构,发展水稻与河蟹混养的立体种养殖项目,实现了农民增收。
沿着杨家河村村口的柏油路往村里走,道路两侧都是整齐的稻田,以及在水田中不时露头的河蟹。这幅美丽的画面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片半撂荒的盐碱低洼地。当时,村委会对村里的1900亩鱼池进行复耕,全都种植了杂交高粱。可等到收货时,和白酒厂的收购项目却出现了问题。村党支部书记杨守龙回忆说:“原先跟咱们定的酒厂,要求比较苛刻。他要求咱们给送过去,一旦不合格,就得来回来。再运回来,损失就大了。”
就在这批高粱躺在仓库里无处销售时,市粮食局帮扶组进驻杨家河村。了解这一情况后,帮扶组利用自身资源,为高粱找到了销路,解决了燃眉之急。随后,帮扶组经过多方考察,结合村庄紧邻上马台水库,水质条件好的特点,制定了稻蟹立体种养的种植结构调整方案,并引导村里成立了村级合作社。杨守龙表示:“通过给我们推荐和指导,改成了种水稻,立体混养,套养螃蟹,第一年试验,就比较成功,从技术指导和产品销路,确实做了不少的贡献。合作社把地收过来之后,给农户一亩地700块钱,另外的毛产值得三千多,大田作物也就是1000块钱,翻番啊。”
除了进行技术指导,帮扶组还提前着手,在稻米成熟前就积极联系客户,与北京、河北等地区客商签订了长期收购合同,确保农产品丰产增收。目前,杨家河村水稻加养蟹的纯收益达到了每亩4200元,比之前种植小麦、玉米收益翻了一番。同时,帮扶组还积极争取资金,对杨家河村的道路、下水、健身广场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村民杨守宣说:“村容村貌比以前变化大多了,现在多干净,环境这块相当好,以前是土路,砖路,现在都是水泥。米这块,帮扶组来了,产出后给联系销售,就有利润了。”
由于缺乏独立商标和质量认证,一直以来,杨家河村的农产品都是通过农贸批发市场或本地集市等渠道进行销售,价格比较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帮扶组从确立稻田养殖这一转型方向后,就着手为杨家河村的稻米申请商标和设计品牌,目前,已经成功注册了“金泉湖”牌商标,质量体系认证也在进行中。帮扶组组长宋成梁对未来“金泉湖”品牌扩大销路充满信心。
宋成梁:“现在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下一步扩大规模,亟待要求办理这个认证。这QFI国际食品安全认证,申请下来以后,第一能够扩大知名度,从知名度和价格也能村民带来一定的收益,能进入全国的超市。”(新闻广播记者吴昱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