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日,12月12日,在国内大小商家正使出浑身解数搅动“双12”消费市场时,一列运载着德国猪肉的列车悄悄抵蓉,这车猪肉共计21.9吨。据悉,这是我国首次通过国际铁路运输方式直接进口欧洲高品质肉类产品。标志着国内通过铁路运输方式的欧亚食品安全大通道自此打通,同时改写了内陆地区只能通过沿海港口进口肉类的历史,实现了进口肉类由内陆城市向全国各地分拨的新模式。
看到这条新闻,我想,一定有不少的国内养猪户会很纳闷,进口美国的猪肉也就算了,现在连欧洲的猪肉也来抢我们的市场了,还让不让人活啊?
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我们先来看看我国为什么要进口猪肉?
我国猪肉产能不够
以粮农组织的历年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猪肉生产国以及消费国,每年我国都生产出占到全球产量一半的猪肉,同时也大致消费掉全球消费量的一半。每年,中国的猪肉消费量都在5500万吨上下,根据粮农组织的预测,到2022年,中国猪肉消费需求有望达到6078万吨。
而今年我国生猪产能是多少呢?根据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此前撰文,2015年我国国内猪肉供给缺口达80万吨,美国农业部预测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这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至107万吨。
也就是说,我国养殖户养的猪供不应求。
无法比拟的价格优势
拿美国猪肉为例,据了解,当我国的生猪价格在8.5元/斤时,美国的生猪价格只有2.5元/斤,每斤的差价就有6元。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分析:一头猪大约可以屠宰出体重70%以上的猪肉,现价每斤8.5元的生猪,可得出的猪肉成本约为12元,进入批发环节后还要再加上屠宰企业的利润。这也意味着,粗略计算美国生猪屠宰后猪肉成本约在每斤3.6元,即使按照不同部位分别计算,绝大部分进口猪肉也都会比中国更便宜。
揭开“洋猪肉”廉价的秘密
农业部数据显示,中国目前还有55%的生猪由年出栏500头以下的养殖散户来提供。而在美国,根据美国农业部2012年的报告显示,从2007年至2012年6年间美国猪场数量减少了29%,而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却不断上升,目前80%以上的美国生猪由规模化猪场提供。
规模化养殖的事实证明,生猪养殖成本大大降低。
同时,借助较高的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美国政府能够及时掌握全国的养殖信息,有利于养殖企业之间把握市场趋势。比如得知仔猪存量普遍过高的信息,那么可以安排不同出栏时间以错开生猪供应高峰期。
再次,规模化养殖与散户不同,它所带来的专业化有利于育种、防疫、人工授精、饲养管理新技术的使用,新技术又有利于降低死亡率、提升生产力,比如场内保持光照和温湿度恒定,这种系统不是普通养殖散户能够有实力承担的。
我国的散养户该何去何从
按照我国目前的整体情况来看,生猪散养户的占比还是蛮大的,虽然也有不少上规模的养殖大户,但在集约化水平上还要不断提升。
就我国的生猪产业链的实际情况来说,其链条较长,参与主体多,其主要环节包括育种、养殖、屠宰、加工、流通、销售、消费等环节。这也是造成我国生猪市场价格高的原因。
从消费类型看,农村居民己经从有肉吃逐步向以瘦肉消费为主转变,城市居民则更加注重追求营养高、热量低的食品,对肉的品质上有了更高的要求。
建议:有点资本和实力的养殖户可以逐步提高养殖的规模化和科学化水平;而对于没有实力的散养户来说,当然首先还需要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其次,还需要多在提升肉类的品质上多动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