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是畜牧大省,今后要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产业。不过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同样要保持,两者应该并驾齐驱。两会上,一直从事畜牧业发展研究的省政协委员刘娣直言。
作为省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刘娣多年关注我省畜牧业发展。她对记者谈到,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这些年我省在发展农业和畜牧业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比如因使用化肥、农药、地膜,加上畜禽粪尿,造成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另外,我省是秸秆高产省份,年产秸秆700多亿公斤,但秸秆利用率不足40%。过度开垦耕种,长期不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量少和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有机质快速流失、土壤板结、肥力逐年下降、土壤耕层厚度变薄。
面对这些问题,依据自己多年的研究与思索,刘娣提出了以下解决路径:种养结合、种养循环和种养互作。即在生产和环境协调发展总要求下,以经济学、生态学原理以及系统工程方法,依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要求,因地制宜地把种和养科学有机结合,实现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统一。其特征是注重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循环利用资源。降低种植和养殖成本、提高综合效益、实现生态化植保和防疫。其目标是3R:即减量化(Reduce),资源投入最小化;再利用(Reuse),废物利用最大化;再循环(Recycl e),污染排放最小化。
对我们这个农业大省而言,应实现部分秸秆饲料化,以畜禽粪便结合秸秆生产有机肥,让有机肥还田,保护与修复黑土地。通过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种养结合、种养融合、种养互惠互作,促进资源循环利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刘娣对我省建立种养结合、生态环保畜牧业生产方式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一是共生互惠型模式。即禽畜与作物同生共长的种养结合方式,畜禽阶段性放养于种植地块,实现农(林)“田育畜禽、畜禽肥田”的互惠双赢,提高作物和家畜产量和品质。主要有玉米-鹅、水稻-鸭和森林-猪等种养结合模式。
二是交替互给型模式。根据土地承载力和废弃物消纳半径,合理布局养殖场,进行种养交替循环互给方式生产,使资源和废弃物最大程度链接利用,减少化肥使用。主要有玉米-猪、玉米-牛、水稻-猪、水稻-牛、牧草-猪、牧草-牛等种养结合模式。
三是针对共生互惠型,要解决畜禽放养阶段中作物品种选择、施肥、放养畜禽品种选择、放养密度等技术问题。按照“以养定种”的原则,推广养殖规模和种植面积最适配比、粮-饲(草)轮作、粮饲复种生产技术等。
四是在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同时进行模式工艺配套。重点在作物、畜禽和微生物之间的平衡互作。根据我省各地实际制定发展规划,注重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与条件,优化农产品质量结构、区域结构和市场结构,以供给侧改革为指导,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五是培育经营实体,搭建依托平台。要做大做强种养循环农业,必须重视龙头企业建设,给以必要的扶持和科技支撑;引导龙头企业与院所、合作社和农户通过契约、服务和资产联结等形式,结成利益共同体。
六是积极健全制度和标准体系建设。提高种养循环互作农业管理水平和标准化建设。抓紧建立种养循环互作评估制度,建立健全生产标准,促进种养循环互作农业有标准可依有制度可管理,达到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