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上周全国外三元猪价整体呈下调态势。东北地区生猪均价全国垫底,中秋节后出现小幅微升;华中地区与全国均价最接近,呈下调态势;华南地区一路小幅慢跌,周累计跌幅0.3元/公斤;西南地区保持全国猪价最高区优势,截至周末,主流价保持在18.5-19.4元/公斤。
短期内需求仍是掣肘猪价主要因素
中秋节前行曾分析近8年中秋节日期间的猪价走势,虽然现在节日刚过去四天,但是今年的中秋行情基本已成定局,节日对猪价提振有限。从结果来看,中秋节日对猪价的影响仅仅是保住了猪价不继续下跌。
对猪价走势来说,在过去的几轮周期中,供应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在这一轮周期中,大家开始逐渐感觉到需求的影响在增加。这与国内反腐的廉政政策以及经济形势都有很大的关联,同时国门打开,进口肉的增加也进一步挤占了国内的生猪需求。
跟踪农业部数据显示,截至9月18日,全国批发市场猪肉均价为25.00元/公斤,相比上周同期微增0.1元/公斤,相比上月同期基本持平。
大的经济环境短期内无改善的预期,那么剩下的利好季节性消费的因素,无非以下几点:天气、节日、学校开学。
首先,学校开学的利好已经过去,未给猪价带来提振。
其次,中秋节日也已经过去,猪价在节前并未因屠企的提量而有所提振,说明出栏市场的供应有小幅提升,填补了缺口。
最后,北方气温逐渐下降明显,但并未到真正的猪肉消费旺季,通常屠宰大幅提量要到11月份以后。
综合来看,中秋节之后再有半个月就是国庆长假,从屠企的行为习惯来看,中秋前猪价持续下跌,屠企并未大幅提量,因此库存补入并不多,那么国庆前预计还有一次提量补库,这次能否带来提价,又将是一次屠企与养猪人的博弈较量。
猪肉消费低迷,猪肉价格及销量提升困难都将促进屠企在十一国庆节前进一步压低采购价格以控制成本,同时消费旺季未到,屠宰量将提升有限。但是从中秋节后猪价呈稳定的状态来看,市场上的生猪供应实际并未到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预计国庆前猪价出现短暂小幅上涨的可能性极高。
提升信息透明度势在必行
中秋节后,猪肉价格失去支撑,再度面临回落的风险,进一步加剧屠企与养殖户在交易上的博弈。
对于屠企“压价”的说法,市场反应激烈,有人说这是正常的商业行为,并不能成为猪价下降的原因。的确,从供需层面上来说,价格的下跌根本原因是供大于求,然而价格并不总与市场供需面匹配,信息往往在其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猪供应量超过需求量,屠宰企业降低收购价无可厚非;需求量大于供应量,养殖户提高出栏价天经地义。但是,市场价格真的都是公道的吗?
有交易就有博弈,一买一卖如同谈判,掌握信息最多的人往往也就掌握着主动权,在生猪收购方与养殖户之间的博弈中,哪方掌握着主动权已经是行业中公开的秘密,这才是业内所谓“屠企压价”这一说法的本质!
养殖户承受着超长养殖周期带来的风险的同时,屠宰企业其实也并不是有利无害,猪周期对屠企的生产和利润的稳定也产生着非常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