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养殖业发展迅速,大多养殖场都已经开始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特别是现代养猪业,出现了新的饲养技术——新型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是新兴的环保养猪技术。它主要以生物除臭和物料的快速腐熟为技术核心,原理是在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好氧发酵技术,使猪废弃物中的硫化氢、吲哚、胺等臭味成分迅速分解,植物中难以利用的纤维素、蛋白质、脂类、尿酸盐等被迅速降解,转化为菌体蛋白、腐殖酸、维生素、氨基酸、促生长因子等对动物有益的物质,并可直接吸收。
*微生态发酵床养猪具有以下优势:
①粪便利用:由于微生物在圈底充分分解和发酵粪便,整个圈底没有臭味,并借助有益微生物的作用将粪便转化成微生物食饵,进而成为可备猪利用的菌体蛋白,解决了现代化养猪粪便处理的难题。
②节省饲料,降低成本:由于圈底富含有益微生物,在猪胃肠内可协助消化剩余饲料。在有益菌作用下,提高消化粗纤维的能力,可适当提高玉米(2389, -1.00, -0.04%)秸秆的饲喂量。
③减少劳力:水泥地面必须通过水冲洗猪粪便浪费水和人力,发酵床养猪免除水冲过程,节省劳动力。
④减少疾病:有益微生物在猪肠道内占据所有空间,使有害微生物无法生存,降低肠道疾病的发病率。圈舍冬暖夏凉,利于保持健康。
⑤冬季提高圈舍温度:由于有益菌作用产生大量热量,冬季不加温发酵床温度可达40-50℃,圈舍温度达20℃,猪生长速度快。
⑥提高猪肉品质:在有益菌协助下,猪摄取矿物质、微量元素、天然微生物和天然盐增加,猪肉红润、有弹性、口感好,有笨猪肉味道,回味无穷。
一、发酵床猪舍建设与发酵床的制作
1. 圈舍建设
发酵床养猪猪舍的建设十分重要,可以在原建猪舍的基础上稍加改造就行,一般要求猪舍东西走向坐北朝南,充分采光、通风良好,南北可以敞开,通常每间猪圈净面积约25 m2,可饲养肉猪15-20头,猪舍墙高3m,屋脊高4.5m,屋面朝南面的中部具有可自由开闭的窗子,阳光可照射整个猪床面积的1/3,并且从太阳升起至太阳落下,可照射整个猪床的每个角落,这样可使猪舍内部的微生物更适宜地生长繁殖,利于发酵。北侧建自动给食槽,南侧建自动引水器,从而达到猪舍无臭、无蝇的要求。如果用温室大棚养,那就是既省事又省钱,因为大棚造价低,而且小气候更容易调节。冬天采光好、保温,猪可以安全越冬;夏天放下遮阳膜,把四周裙膜摇起,可以通风降温。
2.发酵床制作方法
发酵床制作原料:锯末子、黄土、盐、原菌。比例为:每立方米锯末子7袋左右,黄土60斤,盐0.9斤,原菌2斤。发酵床垫料可使用5—7年。
操作过程:
①测试:首先按1立方米放7袋左右锯末子来计算,往里加水,以手用力攥能看见水但不滴水为好,含水量为60%左右,算出锯末子和所需水量。
② 拌料:按所测每立方米锯末子的量,加入盐和黄土,把菌放到计算好的水中,然后喷到混合好的锯末子中,拌均匀添到坑内,最后表面喷原菌一次,圈底做好了,夏天2天—3天可以使用,冬天一周左右使用。饲养2-3个月后,猪床底层成为自然繁殖状态,中部形成白色的菌体,其温度可达40-50℃,猪粪发酵后成为猪的饲料。
③饮用菌:头三天1∶100比例(原菌和水),一周以后为1∶300比例,每间隔一周比例上升300,直到1∶2000比例为固定饮用量。
二.发酵床养猪的饲养管理
总体来讲与常规养猪的日常管理相似,但发酵床有其独特的地方,因此平时的管理也有不同的地方:
①猪的饲养密度,单位面积饲养猪的头数过多,床的发酵状态就会降低,不能迅速降解、消化猪的粪尿,一般以每头猪占地1.2-1.5m2为宜,小猪时可适当增加饲养密度;
②发酵床的床面不能过于干燥,一定的湿度有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如果过于干燥还可能会导致猪的呼吸系统疾病,可定期在床面喷洒活性剂;
③入圈生猪事先要彻底清除体内的寄生虫,防止将寄生虫带入发酵床,以免猪在啃食菌丝时将虫卵再次带入体内而发病;
④要密切注意土壤微生物菌的活性,必要时需加活性剂来调节土壤微生物菌的活性,以保证发酵能正常地进行;
⑤猪舍中的锯屑变少时,适当补充微生物原种和营养液;
⑥为利于猪拱翻地面,猪的饲料喂量应控制在正常量的80%,生猪一般在固定地方排粪、撒尿,当粪尿成堆时挖坑埋上即可;
⑦地面湿度必须控制在60%,应经常检查,如水分过多应打开通风口,利用空气调节湿度;
⑧猪舍内禁止使用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类物品,防止它们对土壤微生物的杀害作用,使得微生物的活性降低。